環境是相對于中心事物而言的。環境和中心事物作為兩個不同型的系統相互作用著,并由此構成統一體。
人類的生產、生活系統,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制并反作用于周圍的環境系統,人類社會系統首先直接或間接地由環境中輸入勞動對象,并在技術和自然力的協同作用下對其加工重組,最后又以種種物質形態輸出到環境系統中,作為環境的新生要素。人與環境之間的這種復雜關系,正是堪輿學的研究對象;而如何對外在的環境系統進行選擇,則是風水陽宅理論的核心內容。《陽宅十書》第一書“論宅外形”,就曾專門強調風水環境問題,“人之居處宜以大地山河為主,其來脈氣勢最大,關系人禍福最為切要。若大形不善,縱內形得法,終不全吉”,所以,無論集團企業還是家居住宅的環境選擇問題,依舊是當今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
住宅環境選擇的理想模式是:地基寬平、背山依水、交通方便、景色優美。正如一首歌訣所吟:“陽宅來龍原無異,居處須用寬平勢。明堂須當容萬馬,萬堂門廡先立位。東廂西房及庖廚,庭院樓臺園圃地。或從山居或平原,前后有水環抱貴。左右有路亦如然,但遇返跳必須忌。水木金土四星龍,此作住基終吉利。惟有火星甚不宜,只可剪裁作陰地。”這些是住宅選址的一般原則,即總則。圍繞這總則,歷代的堪輿大師們推衍出了許多具體的細則,以適應各種環境要求。下面,分別對其中主要的細則進行敘述和評論。
——“凡宅左有流水謂之青龍,右有長道謂之白虎,前有污池謂之朱雀,后有丘陵謂之玄武,為最貴之地。”對此,我們若拋開吉兇、貴賤等傳統的、獨特的修辭手法不談,單就景觀和功能來說,也不能不承認它確實是一種“最貴之地”。你看,它的左邊有淙淙流水,既解決了飲用洗滌等問題,也給住所平添了一處自然景觀,并滋潤出草木以無限生機。你看它的右邊,是一條長道,一條通向遠方的坦途,這不就解決了大半的“行”的問題了嗎?你瞧它的前邊,是一洼“污池”,看來,下排水也不成其為問題了。最后,你再仰視他的背后,那里有一座氣象萬千的丘陵,它猶如玉泉山之于頤和園,無須宅主把它搬到園內,就可以為之而增輝,從而收到園林家所謂借景之效果。這樣的宅地不是“最貴之地”,哪兒是“最貴之地”?
——“凡宅東下西高,富貴英豪,前高后下,絕無門戶。后高前下,多足牛馬。”“凡地,東高西低,生氣降基;東低西高,不富且豪;前高后低,必敗門戶,后高前低,居之大吉。”這些也不無道理。因為,宅基如果東高西低即左高右下,那么庭院內上午的采光量定然大為減少,而下午的采光量則相應增加。這在“夕陽”不如“朝陽”好的社會心理定勢下,自然是一種蹩腳選擇。何況中國大陸冬季多刮西北風,若宅基東高西低,而東西院墻又對稱等高,那么,院內接風景就必然有所增加,這對于以燒炭方式取暖的古人來說,不能不是個問題。因此,在無平坦宅基的情況下,寧可“東低西高,不富且豪”,也不能“東高西低,生氣降基”。前高后低也同此理。因為,中國民居多朝南座北,院門也多開在東南部。假如前高后低,那么,不僅采光不好,使宅內陰濕寒冷,而且外人造訪進門后需要往低處走,視角會由仰轉平轉俯,這無疑將使宅主原應具有的居高臨下的心理喪失殆盡。長此以往,即使“門戶”不絕,也很可能患上抑郁癥一類的心理疾病。因此,要想“世出英豪”、“多足牛馬”、還得“后高前下”。
對于陽宅選址的具體細則,一首不著撰者姓名的《何知經》,也以設問自答的形式進行了詳細而又生動的描述。其中,有這樣一些話頗可玩味:
何知人家貧了貧?山走山斜水返身。何知人家富了富?圓峰磊落緣朝護。何知人家貴了貴?文筆秀峰當案起。何知人家出富豪?一山高了一山高。何知人家破敗時?一山低了一山低。何知人家出孤寡?瑟瑟側扇孤峰斜。何知人家少年亡?前也塘兮后也塘。何知人家吊頸死?龍虎頸上有條路。何知人家二姓居?一邊山有一邊無。……何知人家悖逆有?龍虎山斗或開口。何知人家被火燒?四邊山腳似芭蕉。何知人家女淫亂?門對坑窩水有返。何知人家常發哭?面前有個鬼哭屋。何知人家不旺財?只少源頭活水來。何知人家受孤棲?水走明堂似簸箕……
以上《何知經》中所提到的各種選擇細則所奉行的原理也大都不出功能考慮、審美要求和信仰使然其右。這里就不一一加以甄別和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