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我們每年都在過,是多么重要和特殊的日子,不必說我們也懂,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因為是一年的開始,所以這天有很多的禁忌以及風俗習慣。那么,正月初一風俗習慣有哪些?2024正月初一是幾月幾日呢?想知道2024年正月初一是哪天,就來瞧瞧小編的介紹吧。
正月初一
2024正月初一是幾月幾日
2024年正月初一是2024年2月10日,星期六,春節。
正月初一是什么日子
正月初一是農歷紀年的開始,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過年,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
隋代杜臺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為“頭”,后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宋吳自牧在《夢梁錄》中解釋:“正月朔日,謂之元旦”。《說文解字》中對“旦”字的解釋為“從日見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為它分別表示一年的第一個早晨,正月的第一個早晨,所以稱“元旦”和“正旦”。
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開始采用公歷(陽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是我國傳統新年,在道教傳統文化中也是相當重要的日子。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有“三元五臘”的說法,而“三元五臘”都與道教關系密切。
正月初一是道教的“天臘之辰”,據《云笈七箋》記載,正月初一(春節)是天臘,五帝會于東方九炁青天。天臘之辰即是祭祀正月初一的慶典,也是“五帝校定生人神氣時限長短”之日,道教常設壇慶賀,舉行法事活動。可見,五臘的正月初一,天臘之辰也是道教醮謝祭祀的重要節日,在這一天應在禮敬神明祖先的同時反省自己的言行德性,為善去惡,進于同道。
正月初一風俗習慣有哪些
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拜年
大年初一第一天,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電話問候是必不可少的,說聲“過年好”,祝福每個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
拜年
聚財
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
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大年夜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吃餃子
除夕、正月初一吃餃子一般為北方習俗,不過,如今很多南方也開始吃餃子。在除夕時吃餃子,謂“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謂“為了一年交好運”。
唐宋時期,人們已將餃子視為美食。明朝張自烈《正字通》載,唐代稱餃子為“牢丸”,又稱“粉角”;宋代稱為“角子”,據《東京夢華錄》載:汴京有賣“水晶角兒”和“煎角子”。
北齊時期,餃子也被稱為“餛飩”。顏之推云:“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這里的餛飩,實際上即為餃子。
飲屠蘇酒
屠蘇酒是一種藥酒。在古代習俗中,元日全家飲屠蘇酒,以祛不正之氣。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致。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長大,先飲酒以示祝賀,而年長者過一年少一年,后飲以示挽留。
喝“元寶茶”
浙江紹興人有大年初一上茶樓喝“元寶茶”的習俗。所謂“元寶茶”,
一方面是這里用的茶葉比往常提高一個檔次,并且在家里的茶缸中添加一顆“金橘”或“青橄欖”來指代“元寶”,象征新年“元寶進門,發財致富。”
二是因為茶缸上貼有一只紅紙剪出的“元寶”,大致意思也不外乎“招財進寶”。
結語:以上是小編整理的“2024正月初一是幾月幾日,2024年正月初一是哪天”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