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拉開序幕,正月初一是家庭團聚的高潮。家人齊聚一堂,共享豐盛的年夜飯,團圓的氛圍彌漫在每一個家庭。這一時刻,成為家庭成員共同迎接新年、共度美好時光的契機。
正月初一偷青
“偷青偷青,越罵越精。”在聽到俗語經常出現在長輩嘴中時,則意味著中國春節已經來臨。做為故時春節假期不可或缺的活動之一,“偷青”這一有意思的習俗,當然是很多年青人我們的愛看熱鬧參加的事兒。“故時成都市時興偷青的習俗,偷青的時間也一般是大年三十或正月十五,晚上十點過這一段時間為宜。”在民俗專家劉孝昌的描寫中,可以想像出在故時的新春盛典,青年男女在若隱若現夜幕間走動在地里田里,一邊擇菜一邊壞笑的有趣界面。
據民俗習俗,偷青一般選在年十五的元宵佳節,因此元宵佳節還有“偷青節”稱呼。但據劉孝昌詳細介紹,在故時的成都市,也是有大年三十去偷青的習俗。“偷青都是祈禱吉祥的一件有趣的事兒,好玩兒。”更有意思的是,在之前的偷青情況下,被懟得越嚴重就會越代表著好運氣。
“所說‘偷’,實際上是悄悄的去取點隔壁鄰居田里菜。”劉孝昌解釋說,大部分情況下,大家都會選擇“偷”青菜、蘿卜、蔥、蒜黃。且拿量不是很多,一般就是一小把蔥、蒜黃,一兩根紅蘿卜、白蘿卜或一窩包包青菜。“蘿卜要半拉紅的蘿卜,一定要扯苕田蘿卜。包包青菜就是為了選青菜頭頂包包大一點的、青幽幽的那類青菜。“而這些選擇,都是有一定特殊的喻意,例如“蔥”與“聰”楷音,“蒜”又和“算”同音詞,便是圖個聰慧、干練,會算錢。
精準測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