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家庭團聚的時刻。親人朋友聚在一起,共同分享喜悅與歡笑。隨著節日的深入,期待著元宵佳節的來臨,愿這份熱烈、歡欣的氣氛持續彌漫,為新一年帶來更多的幸福和美好。
正月十三上燈什么時候落燈
根據舊時傳統習俗,元宵節期間,正月十三開始扎彩燈、掛彩燈,即“上燈”,正月十八將花燈落下收起,即“落燈”。民間有俗語說:“正月十三上燈,吃圓子;正月十八落燈,吃面條。”而落燈就表示元宵節結束,人們也要正式上班上學了。
上燈的來歷
上燈也是由古代們傳說中的一種習俗活動,那么對于人們來說,這些習俗活動,他是從南宋傳過來的。文獻記載南宋理宗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就有“請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的民俗。又有民歌稱:十三食稀飯配芥菜,是說自除夕開始到今天,所有的美味佳肴都已經吃完,只好喝稀飯吃芥菜。古時,人們在這天晚上,會在廚房點燈,成為「點社燈」,直到元宵節為止。此外,人們也在這一天開始磨糯米,搓湯圓。
滾龍燈
繁昌荻港鎮每年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正月十三日為試燈,十四日為起燈,十五日為正燈,十六日為圓燈。試燈這天傍晚,六條老龍和多條滾龍首次上街。華燈初放時,龍燈開始上下穿行,四處盤旋飛舞。街道兩側,家家懸燈,各家各戶焚香放炮。接著,滾龍、花藍、故事燈、走馬燈、魚燈、獅子燈、兔子燈、蝴蝶燈、金瓜燈都上了街。這時路上各色龍燈川流不息,各樣彩燈閃爍輝煌,一直要鬧到三更以后,方才收燈,次日再接著玩燈,直到十六日圓燈。
精準測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