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農歷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還有人會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幾月幾號星期幾呢?查詢日歷得知,2024年元宵節是2月24號星期六,和小編有起去瞧瞧元宵節這個節日吧。
元宵節
2024年元宵節幾月幾號星期幾
2024年元宵節是2月24號星期六。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燈節,時間是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是農歷的圓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正月十五被稱為元宵節。
元宵節起源于民間開燈祈福的古俗,在西漢的時候已經受到重視,在漢魏之后正式作為全國民俗節日。
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在元宵節這天,會有精彩豐富的民俗慶祝活動,也就是鬧元宵。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賞花燈、舞獅子、踩高蹺、扭秧歌、劃旱船、打太平鼓、祭門祭戶、逐鼠、送孩兒燈、迎紫姑、走百病,等等活動,會在這天舉行。
通過各式各樣的活動,來寄托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于傳統假日的熱忱。元宵節,湯圓是主角,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征著團團圓圓,甜甜美美。元宵節的文化價值和意義,絕非是表面上的全民狂歡那么簡單,而是一種信仰和習俗的傳承。
元宵節的節氣和節俗活動,漢代一天,唐代三天,宋代五天,明代則從初八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七,到清代縮短到四五天。在古代,元宵節是一個充滿浪漫喜慶色彩的節日,在這一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女子,也出來賞燈看花了,為單身的青年男女創造了相遇的機會,因此元宵節又被稱為古代的情人節。
元宵節的演變發展
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也就形成了元宵賞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南北朝時,元宵節燃燈已成氣候,而真正讓元宵節燃燈之俗發揚光大的則是隋唐。隋朝時,正月十五元宵節已盛況空前。《隋書·柳彧傳》記載:"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戲朋游。鳴鼓聒天,燎炬照地。"當時的長安城居民都會出來觀燈看戲,街頭表演也豐富有趣,"人戴獸面,男為女服,倡優雜伎,詭狀異形。"
元宵節
自隋、唐、宋以來,元宵節曾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于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唐朝元宵節比隋朝更熱鬧。唐劉肅《大唐新語》記載:"京城正月望日,盛飾燈影之會,金吾弛禁,特許夜行。貴臣戚屬及下俚工賈,無不夜游。"唐朝,在國力空前強大的唐朝,元宵賞燈十分興盛,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處處張掛彩燈,人們還制作巨大的燈輪、燈樹、燈柱等,滿城的火樹銀花,十分繁華熱鬧。
宋朝,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都有燃燈活動。宋代元宵除了"婦女出游街巷,自夜達旦,男女混淆"的狂歡外,還有官員派發利是、君王與百姓同賞元宵;甚至有恐怖色彩,刑獄機構會利用燈飾、圖像演繹獄戶故事或陳列獄具等。元宵節在宋代發展成最熱鬧的世俗狂歡節,燈節更加豐富多彩,元宵賞燈持續五天,燈的樣式繁復多樣,逛燈市更是一件十分賞心悅目的事情。詩人辛棄疾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說的就是宋朝燈節花燈無數,煙花如星雨。那時還興起了猜燈謎,即將各種燈謎寫在紙條上,貼在花燈上,猜中的人還能得到小小的獎勵。這種娛樂益智的活動受到人們喜愛,廣為流傳。
到了元代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統治者認為生命在于運動,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
明朝的燈節持續的時間更長,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顯示歌舞升平。
清朝,異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元宵節清朝則只有三天,但是民間燈火璀璨,燈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現代,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2015年,代表委員建議元宵節放假。元宵節的節俗非常有特色,發展至今,賞燈與燒煙花仍是元宵主要習俗之一。
結語:以上是小編整理的“2024年元宵節幾月幾號星期幾,2024年元宵節是2月24號星期六”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