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節即將到來,這也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大家都會回家和父母一起吃元宵和湯圓,然后去外面的街上看花燈,猜燈謎,賞龍燈等等。那么,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持續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聞,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后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于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元宵節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吃湯圓賞月,后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起先持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節假期什么時候取消的
元宵節從民國時期就開始不放假。
從漢代至清代,元宵節皆有假日。宋代的元宵賞燈持續五天,而明代從正月初八持續到正月十七,清代則改為三天。
中華民國建立以后,一項非常重要的改革,就是放棄傳統的歷法,而改用公歷,公歷就是西方的格里高利歷,改用公歷以后,法定節假期也變化了。日本人在明治維新時期的做法是,把農歷的幾月幾日的節日,挪到公歷的幾月幾日,比如現在日本人的新年是在公歷的1月1日,而元宵節則是在公歷的1月15日。
因為中國的農歷是陰陽合歷,而公歷是陽歷,陽歷是根據太陽的運動變化而制定的,不反映月球的運動變化,公歷的15日,不能確保天空中的月亮一定是滿月,而農歷的十五日,天空中的月亮一定是圓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北洋政府采取了公歷與農歷并行的制度,還確定了把四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定為法定假日的決定,這四個傳統節日,分別是新年、端午節、中秋節和冬至,正月初一的新年是春節、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夏節、八月十五的中秋節是秋節、冬至日那一天則是冬節,正如北洋政府內部法令中所說的那樣,“以陰歷(農歷)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國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員亦準給假一日。”
北洋政府內務部于1914年1月23日,將這項法令頒行全國,從此以后,中國就確立了以公歷和農歷節假日并存的二元制節假日體系,公歷有陽歷的假日,農歷有農歷的假日,這在世界各國中是非常具有特色的節假日體系,說明中國人并沒有放棄自己發明的歷法。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在做這項決定的時候,沒有把元宵節作為法定假日,所以在后來的歷史時期,也就形成了元宵節不放假的習慣。
結語:以上是小編整理的“2024年元宵節放假嗎,2024年元宵節是法定假日嗎”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