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里有個習俗是“正月不理發,理發克舅舅,理發好時候,二月龍抬頭”,意思是從春節的正月初一到陰歷二月初一不能剃頭剪頭發,否則會對家里的舅舅不好。正月是一年中的第一個農歷月,剪頭發本身是一種從頭開始的象征,那么,正月剪頭發有什么講究嗎?
為什么說正月不能理發
過年正月不能剪頭發,按照民間說法,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
據民俗專家考證,這一傳統來自于清初,漢人以正月不理發來寄托對明朝的“思舊”之情,后來訛傳為“死舅”。另一方面在古代,人們除夕辭舊迎新自然會想到從“頭”做起,這就使得剃頭師傅在臘月格外忙,為了能在正月里得到休息并走親訪友,理發行業慢慢形成“正月不理發”的規矩,并最終形成全民習俗。
過年不能剪頭發的歷史由來
舊時民俗禁忌甚多,“正月里不許剃頭”即為一例。夏歷第一個月里,任憑男孩毛發瘋長,卻絲毫不能侵犯,否則對舅舅不利。“正月里剃頭,死舅舅。”多嚇人的一份責任,舅舅的安危全系于外甥的頭頂之物。直至夏歷二月初二,男孩才有了剃頭的自由。
滿族入主中原后,大量接納漢族士大夫參加政權,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等高官顯位,都是滿漢各半。在這“滿與漢,共天下”的局面下,滿漢民族矛盾逐漸減弱,日久天長,漢人也奉“滿清”為正統了,剃發漸成習慣。這樣,正月不剃頭以“思舊”就失去了賴以存在的文化心理基礎,由諧音訛傳為“死舅”。為了反抗滿族的統治,漢人就編造出正月剃頭死舅的說法。正月一個月不剃頭,意味著一年沒有剃頭,以此來緬懷祖宗,緬懷傳統。而舅舅在中國人的傳統中,是公正的象征,一般家庭分家都是由舅舅主持公道。所以這才有了過年不能剪頭發的傳說。
正月可以剪頭發嗎
“正月不理發”是根據《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認為到了正月,天地間的陽氣逐漸上升,所有萬物都開始向外散發生長,根據“天人合一”理念,人也要順應自然,早睡早起,穿著寬松的衣服,把頭發解開,讓它在披散肩上,要讓頭發自由地生長,而不應該剪斷頭發;也不能把頭發扎得緊緊的,如此就會阻塞人的生發之氣,也就約束了人體生機的勃發。但“剃頭死舅舅”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啦!
但是倘若春天三個月不理頭發的話,人們又實在難受,于是就有智慧的長者提出“正月不理發”。既然這樣,那就在年前或等這個正月過后再把頭發好好理一理吧!這樣也正應了大家“辭舊迎新”“新年新氣象“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