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節氣的特點是氣溫回升快,病蟲多發,雷響不斷。驚蟄,又名“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個節氣,在公歷3月6日前后交節。驚蟄主要有祭白虎、吃梨、打小人、吃炒豆子等傳統習俗。按照一般氣候規律,驚蟄前后天氣回暖較快,雨水增多,農民大多在這個節氣開始春耕。
驚蟄節氣的主要特點
1、氣溫回升快
驚蟄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加上雨水增多,晝夜溫差大,要注意及時保暖。
2、病蟲多發
由于溫暖的氣候條件,容易引發多種病害蟲的發生和蔓延,要及時搞好病害充的防治。
3、雷響不斷
民間諺語云:雷打驚蟄前,二月雨淋淋;雷打驚蟄后,旱天到春后。
驚蟄節氣的風俗有哪些
1、祭白虎
所謂祭白虎,就是拜祭在紙上繪制白老虎,白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后不再出口傷人,把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讓它“嘴里流油”,不能張口傷人。
2、吃梨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還因氣候比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梨特別適合在這個季節食用;還有一種說法是,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后來驚蟄日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3、打小人
那些運氣不佳的人,或者不太順心的人,一邊念著咒語一邊拍打著紙人,用以驅趕霉運,這就是“打小人”。
4、吃炒豆
在陜西,一些地區過驚蟄要吃炒豆。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后放在鍋中爆炒,發出噼啪之聲,象征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與蟲別離。
上一篇:找東西算卦在線,失物尋找口訣算法
下一篇:驚蟄節氣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