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應三六不須移——宇宙全息揭奧秘
前面論述了依卦爻、于支互為全息納干支,此處則與朋友進一步探討如何從“宇宙全息統一論”角度確“世、應”定位,以期完善學術,推動“應用易學”向前發展。
六爻卦之確定世、應,我們認為主要從空間全息角度入手,世為“我”處之位,應為彼處之位。每個六爻卦都從一己獨特角度縮影了空間環境的一切信息。這空間環境,小而言是人類個體之空間活動范圍,大而言則是人類所寄居之地球在太陽系中之空間定位(因人類之認識暫時局限在太陽系內),因為宏觀環境決定了事物之狀況,依全息理論,宏觀天文環境——地球在太陽系內之空間定位決定了六爻卦之世、應定位——首先是世爻的定位。
太陽系主要星球之空間排列,人類已大致探明,以太陽為核心為領導,“手下”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太陽在下依六爻卦式排列則是:
表2 星球、六爻全息對應表太陽系主要星球 卦爻
天王星 海王星 六爻
木星土星 五爻
火星 四爻
地球 三爻
水星 金星 二爻
太陽 初爻
也就是把太陽系全息縮小成“六爻模式”,或把“六爻模式”全息放大成太陽系。且用形象思維,把六爻卦想象成球形立體模式。
不言而喻,依《表2星球、六爻全息對應表》,“我”居于地球。換言之,即世爻在三爻,故有“世應三六不須移”。
探討:換一種“星球、六爻全息對應”方向,則“地球”在四爻——世爻為四爻。哪一種更合理呢?請各位朋友把“全息思維”向深一層次推進,自能很快得出正確的答案。
感想:且不論以上討論結果之對錯,單就其學術研究之著手處——“博采眾家之長”,以宏觀、整體之視野來審視局部之研究,以大自然客觀規律來代替私意揣摩、編排,主觀在互為全息的整體與局部之間盡量只起“翻譯中介”和“溝通橋梁”的作用。這種學術研究方法是否更值得提倡、學習。
以上探討之進一步深化、擴展,已在不斷接近數術本原——高級數術背后的天文學內涵。到那時候,“康節神數”將不再稱為“神”,以天應人,“天人合一”,一切都一目了然。
《六爻納甲筮法新述》一文中說:“年月日時要知秘,指四柱干支之確定要依天文,而與社會流傳的有所不同”。為什么“要依天文”,“不同”在何處?文中未展開,這不是我們保守,大自然公平地向每一個人展示著一切,又曾保守著什么呢?立四柱干支這個問題不好談,因看問題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自然不同。“宏觀決定微觀,整體決定局部”,這是我們看問題之角度。由此亦導致我們的一些看法與一些易學界名人(名人不等于明人,名師不等于明師)大相徑庭,有些問題只好點到為止,待以時日。
干支系統實際描摹的是地球——宇宙時空大循環場,它根本不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比如人們何時“過年”,不同朝代的“皇帝老兒”曾有不同規定,有子月、丑月、寅月,有以“冬至”為一年之始,有以“立春”為一年之初,這是“人類”的“過年”。
地球上之萬事萬物,因各自切入“地球——宇宙大循環場”之角度不同,故其發展趨勢、走向之細節有所不同。但不管任何時代,人類一己之方案絕對不可能強加從而改變“地球——宇宙時空大循環場”之分毫,所謂數術運算,其本質就是找出某項事物切入“地球——宇宙時空大循環場”的角度,并依全息的法則,推算它運行的規律細節,相當于推算彼項事物之“命”——必然的發展趨勢。
如果把話講得再透一點,那就是——地球在“冬至”“過年”,故干支運算必須“冬至換年柱”。
把干支系統搞通了,也就把天文搞透了,也就明白了高級數術奧妙之所在。
(一)以上一得之見,僅作拋磚引玉。特別提醒:《表1 八卦、干支全息對應表》的前提是傳統理論對八卦之陰陽五行的規定正確無誤!有志于“科學易”事業的朋友請參閱“宇宙之子金星海”《八卦陰陽論》、《理論八卦方位與實用八卦方位》和《論六十四卦的三種卦序》等文。
(二)透過“卦爻模式”頭上的神秘光環,其本質即是與電子計算機同理的二進制數學表達式。
(三)把卦爻的“二進制語言”運用神數原理轉換成“干支語言”,是一種“全息價值”最大的轉換,據卦名“換算”成“干支語言”亦不失為一種較好方法(“干支語言”粗淺層次可理解為“四柱”)。
(四)表1 《傳統八卦、干支全息對應表》之原理適用太陽系內地球上之生物。同理,可得出適用于地球上某個國家或某個國家內特定地區的《八卦、干支全息對應表》。例如,把中國國土依照緯度latitude分配六爻,數術運算者所在地對應于五爻,即以五爻為世爻。不同的《八卦、干支全息對應表》具有不同的適應范圍,明其理而應用之,自能通神。然而,本文的最大價值在于從實際、直接的角度考慮問題,直捷透視學術本質。至于“文字游戲”、“筆墨官司”,讓那些“閑人”去折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