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的天時地利與人和,上一節我們敘述了周文王編定了易經,周武王革命成功后使之大行天下,這父子二人,都姓姬,是從軒轅黃帝那兒的農業部長傳下來的,一外名昌,一個名發,繁榮昌盛,興旺發達。這周朝竟然自開國一直延續了八百年。易經也隨著周朝的歷史步伐發展了八百年。革命前它是革命的思想武器,順天應人與時俱變推翻暴政是從周易中尋找出來的政治口號,這一哲學思想武器與當時的社會運動結合起來,取得了除暴興仁、破殷立周、去舊更新的偉大成果。
革命后周易先是維護和促進社會恢復和發展的工具,這時周代的社會是前進的是統一的,中間出了幾個不好的天子,有的被人民設計淹死在水中,有的被諸候殺掉,有的被推翻。這中間還產生過民主共和的政權形式,由于超越了當時的歷史條件,時間不長也就消亡了。周易在維護周朝統治的過程中得到了極大的普及,以至于每一個老百姓無論干什么事情,都要畫上一卦,用周易的思想原理和方法想一想,這樣干是吉利還是兇險,是順利還是困難。這一思想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呢?我們可以用當時的思想家孟子的一句話來概括。即:天時地利需要人來和。
天時是什么,是天體世界提供的條件,是時間因素,是當時的天文氣象,是社會這個天的形勢趨向,地利是什么,是自然生命世界和人類創造的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所提供的條件,是空間因素,是物質準備和精神準備。人和是什么,是無數個個人世界結合起來所形成的促使事情轉化的條件。這里有政策和策略,有智慧和意志,有領袖和群眾的關系,有人的思想鼓動和組織訓練,特別是對形勢中各種矛盾的深刻認識,能夠分清主次,看透本質,明了趨向。
在這一思想原理和方法的指導下,人們一看見文王所畫的六個爻組成的卦,第一印象是這是由陰爻和陽爻組成的,孤立的陽不生,孤立的陰不長,必須看到事物內部這兩種因素的矛盾運動,第二個印象是這個卦分為前后兩部分,從下往上,模擬了一事物發展的兩個大的階段。例如前半年和后半年,前半生和后半生,創業階段和守成階段等等。還可以認為是上下兩部分,領導層面與群眾層面,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頭腦與身體等等。第三個印象是三分法,上兩爻表示天時,下兩爻表示地利,中間兩爻表示人事。分析認識任何一件事物,都要從這三方面入手進行收集整理信息和資料,進行分別研究和綜合判斷。第四個印象是每一卦都有六個不同的爻,每一爻都有自己獨特的陰性或陽性,都有自己所處的時間段落和空間位置,都有自己與其它五爻的關系。這每一爻是一個元素,是一個大活人,是一個特定的對象,是影響全卦的一個因子。這可以叫六分法。
每一個卦中都有一個最關鍵、最活躍的最容易變動的爻,就像象棋中將要挪動的一個棋子。挪動不同的棋子有不同的進退勝敗局勢出現,在卦中也一樣啊。于是人們在前五個印象的基礎上,又產生了兩個印象。第五個印象,這六個爻畫成的卦是一個總體,一個整體,是事情的全局。要清楚地認識這種形勢,形者,現狀也,勢者,這個現狀變動的趨向也。第六個印象是每一爻的陰變陽或者陽變陰,全卦都會變成另外一個卦,這就是不同的走向和趨勢。當事人當然企圖從中選擇出最好的一種變化結果來。這就要進行多種考察,從中進行比較和篩選。為了促成這種符合人的愿望的結果出現,當事人就要對有關因素進行必要的人為的影響。包括運用天地人中的一切現成的條件和可能出現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