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了解什么是易學? 簡而言之, 就是從觀察日月運行及其所產生的陰陽變化中發現的一整套認識, 分析, 處理問題的方法和規律, 它好象一把打開科學寶庫的通關鑰匙, 也可以稱之為一部宇宙代數學. 易學中的太極, 八卦, 河圖, 洛書等圖象, 又相當于這部代數學里的萬能公式, 它可以把宇宙的一切事物都代進去. 為什么這樣說呢? 因為古人發現, 在觀察天, 氣象當中記錄下來的符號, 形成了太極, 八卦, 河洛等圖象, 既然天體運行, 氣象變化都是按照這個規律在進行, 那么, 在這個天體當中, 受到這些氣象影響的所有事物, 是否也有共通規律, 彼此相互影響, 于是把這些規律用于各種事物中去觀察, 證實了確實是如此, 這樣才把它肯定下來的. 由此可見, 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早脫離神權統治的民族, 它不需依靠神的幫助, 它只要按照這些規律, 就可以認識宇宙間的事物, 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來.前人對"易"字的含義作了三方面的解釋:
1.易者, 不易也, 作定理解. 它包括了天地萬物普遍的理論現法則, 是分判一切事物的準則.
2.易者, 變易也, 作推衍解. 天地之大, 萬物之多, 變化莫測, 但可通過易理之推衍, 鉤深致遠, 達到對層出不窮的事物變化,能"唯變所適".
3.易者, 簡易也, 有如模式或公式. 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天下事理是無窮的, 必須通過易學來執簡御繁.古代行民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和生活實踐的斗爭中, 發現氣候對人和農作物的影響最大, 而氣候的變化又與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密切相關, 要掌握日月運行和氣候的變化, 就必須進行仰觀俯察, 因而便產生了古天文學. 所以, 易學是從古天文學, 古氣象學觀測中發現和總結出來的一整套規律. 易學博大精深, 多擺在分析處理問題的方法上, 它的內容, 包括大法, 心法和師法. 大法指所依據的客觀存在的自然規律; 心法指挈其事物的綱領; 而師法則依靠口耳相傳。
易的歷史涉及了象, 數, 理, 氣, 占卜各種學說. 近人黎凱旋的<<易數淺說>>中: 伏羲畫卦, 本是文字, 天文, 歷算, 數學, 制作等方面的民生實用之學, 而與卜筮不發生關系. 當然易卦也可用在卜筮上, 但那只是易學很多功用之一.
關于周易
周易就是周代之易, 后先賢定為五經之一, 計有24070字. <<周易>>即我們現在見到的易經, 它分本經和大傳兩部分. 本經包括八卦, 重卦, 卦辭, 為易有主體, 故稱為經; 大傳包括上彖, 下彖二, 上象三, 下象四, 上系五, 下系六, 文言七, 說卦八, 序卦九, 雜卦十, 此十者合稱十翼. 十翼為闡明易經而作, 故曰傳.
周易不僅揭示和描述了宇宙萬事萬物運動變化發展的內在規律,而且也是作人之道的寶典。
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爻象動乎內,吉兇見乎外,功業見乎變,圣人之情見乎辭。這就是人生的境界,也是《易經》的帝王學、領導學。天地如蓋珍,覆載何高極。日月如磨蟻,往來無休息。上下之歲年,其數難難窺測。易經 ﹝明善惡﹞ → 斗數﹝辨吉兇﹞→ 玄空九星風水﹝趨吉避兇﹞ 明顯地是要我們由儒家的中庸思想,走向道家的人定勝天觀念!兩者不可缺一!
自古以來,太乙神數,大六壬,奇門遁甲被認為是《周易》預測中最為高深的三門學問。其中奇門遁甲用以掌握天時,明確地利,發揮人的能動性。還有許多分支:紫微斗數,鐵板神數,八字,六爻梅花占卜,周易揭示和描述了宇宙萬事萬物運動變化發展的內在規律。這個規律最通俗最本質地說就是生老病死的規律,再簡單一點就是從生到死的規律。萬事萬物都有生有死,沒有永恒的生。亦沒有永恒的死。生生死死是輪回的,循環的,無窮的。人有生有死,沒有不死的人,動物有生有死,沒有不死的動物,植物有生有死,沒有不死的植物,國家,人類,地球亦有生有死,沒有永恒的國家,永恒的人類,永恒的地球。周易用兩種方式揭示和描述了這種規律,一種是以圖的形式即太極圖標示的,參照本書封面的太極圖,白的為陽,黑的為陰,陽死陰生,陰死陽生,陽盛陰衰,陰盛陽衰,物極必反,循環不失。另一種以文字即命理十二宮所描述的,萬物由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再到長生而循環不已,這種生老病死的規律,萬物都是相似的,之所以說是相似,因為還有壽命的長短和過程的曲折不同。根據這種規律就可以大體上對萬事萬物進行預測了,當一個人其身體或事業達到最旺盛的時候,就要開始走向衰敗,最后死亡,這是不可抗拒的規律,所以古人有功成身退的說法。團體、社會亦如此。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一旦達到鼎盛時期,就要開始走向衰敗。因此不要怕別人強大,越是強大越是接近了衰敗的邊緣,不要看自己弱小,正因為弱小,才有發展潛力,任何強勢只能強勢一時,不能永遠強勢。弱小一定會強大的,這是宇宙的必然規律。萬事萬物這種相似的規律(不僅是生老病死上相似,在其他方面亦是相似的)是周易預測所依據的最重要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