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
先天八卦,又稱伏羲八卦,傳說是由距今七千年的伏羲氏觀物取象的所作。《周易·系辭傳》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就是先天八卦及其次產生的過程。在這個演伏羲八卦變過程中,首先是太極,其次是兩儀,接著是四象,最后是八卦,它們是宇宙形成的過程。
名稱由來:
邵雍之前,沒有區分不同八卦體系。繼承陳摶道家易學的他,在《皇極經世》、《梅花易》等公開了很多易學的較高級知識,包括二種八卦的區分。他把由一分為二而來的“天地定位”的八卦位圖稱為先天八卦,又名伏羲八卦,把《說卦傳》“帝出乎震“一段談的八卦稱為后天八卦,也名文王八卦。朱熹《周易本義》采用邵子說法和圖子,使得其說流行。
演變:
太極就是一,是道,是天地未分時物質性的渾沌元氣。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是生兩儀,一陰一陽就是兩儀,故《易·系辭說》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古人觀天下萬物之變化,不外乎由太極而生陰陽,故畫一奇以象陽,畫一偶以象陰。陽就是陽爻,用"—"表示,單為陽之數;陰就是陰爻,用"--"表示,雙為陰之數。這就是構成八卦的基本符號,是(陰陽)矛盾的形態和萬物演變過程中的最基本的陰陽二氣的基本符號。

一陰一陽這個兩儀又各生一陰一陽之象,也就是一分為二,生出四象,四象即少陽、老陽、少陰、老陰,是謂"兩儀生四象"。四象再各自生陰生陽(一分為二),生出八卦。即四象生八卦,也就是說在少陽、老陽、少陰、老陰這四象上,分別各加一陽爻或陰爻,“疊之為三”,即產生八種新的符號,如在少陰上加一陽爻,生成叫做離卦;在其上加一陰爻,生成叫做震卦,依次類推,生成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這種八卦排列次序及其卦數,就是先天八卦之數,由左至右,稱做先天八卦橫圖。先天數的產生,是由渾沌太極,無形無象也無定位,只是一氣相生,陰陽次第相加,而自然造化一至八數,故謂“先天”。先天八卦即天地對待(天和地對、男和女對)。以“氣終而象變”的說法而言,即事物走到終點(極端)則變向反面,所以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又顯得格外有哲理性。
卦序:
卦序是:一乾、二兌、三離、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周易·說卦傳》說:“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薄”字通假于“搏”。這是先天八卦方位的理論依據之一,是講八卦自身匹配對待之體的,依據之二是《周易·系辭傳》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先天卦和數的實用:
在“數量化直接起卦”里,數字對應先天卦,這是起卦,大于八的除八論余數,而分析需要使用后天八卦。值得注意,“數量化”包括數字及時間筆畫等得出的數目。“直接”是區分大衍法、金錢法等先得爻再得卦的多步起卦法。
在分析后天八卦時,也要參考其先天數。
奇門轉宮法里,空亡時參看其先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