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風水是營建堂屋、廟宇、墓地以及修橋造路的一種舊俗。風水學是我國特有的具有悠久歷史和影響深遠的古文化。早在六七千年前(半坡村遺址)古人就有了風水意識,到戰國泰晉時期, 已正式形成了風水文化,風水術在朝野中廣為流傳。由于漢代羅盤(指南針)的發明,并應用于風水術,使風水術更具魅力。
用八封分位,以陰陽學說結合人出生的年甲,用五行生克的原理,定吉兇、禍福,又將風水學發展得更復雜、更深奧。風水學所牽連的知識面極為廣闊,天文、地理、氣象、陰陽五行、物理、水紋等無所不容、可說是真正的包羅萬象。
首先你要對風水有一點了解和認識,就象人有了病要去找醫生一樣,因醫生能診斷出得的是何病,根據病癥的輕重來下藥,從而病癥才能去除,人的身體又會好起來。而家宅的風水的好與壞,它不僅僅是反映家宅中的人身體健康與病癥,還能反映出:婚姻、事業、官運、事非、父母、兄妹、財的大小、得與失、人的性格,優生、學業、兒女將是否有出息等株多信息。而這些信息,作醫生是看不出來的。看宅子與人的風水的吉與兇,就得請風水明師來診斷了。
大部分人,一生還是較平順的,沒有大災大難的,也就是說,一個人好端端的,當然不要看風水了,特別是家中運氣正旺,千萬不要亂看風水,亂請風水師。有句話叫“窮不改門,富不遷墳”,其理就是不要亂看風水。不過在有些情況下,不看就不行了,正象一個人,有了病,如果不看,小病就會釀成大病。所以該請風水師時必須得請,而且要請名師,不要請庸師!如果請師不好,不僅不治病,“求風涼反招來火神爺”,就要禍及全家了。
《神寶經》
——針對卦例派的作穴法
舊題宋謝和卿撰。作者字玨齋。別號玉元子。書中有吳鵬句解。不詳吳氏何人。古人寫書往往故弄玄虛,自作自注。或許,此書的作者與注者為同一人。
此書是針對卦例派而作。作者云:“嘗觀擇地之要,必當明理為先。故知旁道支離,遂使正宗湮沒,或用針盤而定向坐,或執卦例而談吉兇。何殊膠枉調弦、刻舟求劍,承訛接舛。”注者云:“地理生成于天,發揮于圣,一而已矣。末學失傳,浸淫別派,而有卦例等項之說。下民眩惑。莫知適從。此《神寶經》所以作也。”
此書專言作穴之法。要點有:擇地必明理;生氣凝結;土穴沖和;石穴質地;支龍小石;乘金三合三分;左乘右接;接氣迎堂;十字之辨;葬腹之弊;窩穴深淺;上分下合;朱雀玄武;脈情不顧。等等。
點穴要有悟性。“或謂山冤無口訴。求生氣凝結恐難憑。豈知人智有眼觀念土色豐腴而可證。”點穴時“先施倒杖。次卓豎竿”。注云:“相穴先看陰陽強弱。倒杖以定之。次依倒杖所指。豎竿牽繩分其坐向。針盤卦例俱不用。”點穴要注意左乘右接、后縮前伸、淺深交度、高下乘生。逆中取順。順中取逆。“橋流水不流。為脈法之真機;水過山不過。乃穴情之妙處..龍真穴的始可論土色之精奇。堂舛砂訛更莫問穴情之征兆”,點穴全靠剪裁之功。才可使吉地充分利用。
據此可知。《神寶經》屬于風水形勢派文獻。
風水,又名“堪輿”,舊時認為住宅基地及墳地周圍的風向水流等形勢,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禍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風水”一詞來源于郭璞《葬經》中所云“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即與地脈、地形有關的“生氣”。
那么在什么情況下就應當請風水師呢?如果有以下請況,就該認真請風水師來選擇與調整了:
一,無緣無故地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時。
二, 家周圍的環境發生很大變化時。如起了一棟樓、多了個變壓器、修了一道橋,移來或移走一棵大樹、大石、雕塑,又有了一個鍋爐房,或挖了一個水池等等。
三,選樓還沒交錢之時,或還沒有裝修之前,或搬進新家之前。
四,入遷后,發生了很多突如其來的事。
五,穩定的工作突然發生不如意的變動。
六,健康問題開始干擾家庭的經濟與成員關系。
七,夫妻之間的爭執變得比較頻繁。
八,家庭成員頻頻發生意外。
九,孩子的學業表現一落千丈。
十,家庭成員變得突然不喜歡回家。
十一,很多不祥的感覺。
十二,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及脾氣。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風水指住宅基地、墳地等的地理形勢,如山脈、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認為風水好壞可以影響其家族、子孫的盛衰吉兇。"
《辭海》解釋:"風水是舊中國的一種迷信,認為住宅基地或墳地周圍的風向水流等形勢,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禍福。" 看風水是營建堂屋、廟宇、墓地以及修橋造路的一種舊俗。營造之前,須請堪輿師(俗稱風水先生)察看地形位置的來龍去脈,用羅庚(即指南針羅盤)校測方向,然后擇日點穴,規劃格局,卜吉擇日動士。潮汕地區此俗甚為頑固,民間有許多關于虱母仙何野云建寨場的傳說,也有許多因為迷信風水引起的紛爭案例。
文章來自(風水網www.ky5.cc)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