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宮與空亡,是太極學說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宇宙空間中,中宮在哪里?空亡又在何處呢?我們不深入到微觀世界的粒子結構之中,是無法找到和理解它的。為什么這么說呢?
前面談到,我們的物質空間,是由正負電子對以及由電子對形成的物質組成的,正負電子對是最基本的空間形態。那么,正負電子到底是怎么運轉的呢?它決不是散亂無序地存在于空間中,而是具有完整的結構運轉形式,這個結構就是物質宇宙的空間結構。正負電子對是圍繞著一個中心進行反向對稱運轉的。比如一個原子,電子對是原子的空間運轉形式,原子核中心的質量粒子,就是在電子空間中的物質存在形式,由原子核物質的迭加和組合,也就構成了分子、離子、離子團等更大的物質形態,正負電子對的空間,也隨著物質形態的變大,而產生了空間的連接與膨脹。物質粒子有多少,其空間也會相應地變得多大,而所有粒子空間的運轉形式都是一樣的,故粒子的擴張也就是空間的相連,直到形成我們這個巨大的宇宙。
于是,宇宙空間便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結構,這就是由正電子和負電子的空間擴展和連接,構成了一個陰陽宇宙的對稱運轉形式,即我們所謂的1·4空間和9·6空間的對稱耦合形態。在這個陰陽耦合的空間背后,還隱藏著一個由量子空洞所構成的能量空間,它是陰陽空間物質運動的能量來源。能量空間與物質空間也是對稱耦合的,物質空間的能量來源,是通過物質粒子與其對稱的量子空洞所形成的能量通道來提供的。這就形成了物質空間的陰陽對稱與能量空間對稱的三體合一,它與“電子對三聯體”相對應,叫做“三聯體空間”。
宇宙三聯體空間結構,從表面上看是看不出來的,然而,其陰陽能量的性質和狀態,卻反映在我們現實中的一切領域。我們舉個例子,人體就是一個完整的空間結構體系,它相對于外界來說,是一個封閉的空間運轉系統,人體的男女區分是相對于其外在的整體形態而言,但其內在的空間運轉卻是一樣的,它都有五臟六腑和陰陽空間的區分。只不過男性是時空正好轉到陽面而形成的,女性是時空轉到了陰面而形成的。陽面和陰面能量運轉的結構形式是不一樣的。我們從河圖曲線中可以看到,陽態空間的能量是向上而發散的,陰態空間的能量是向下而收斂的。從洛書曲線上可以看到,陰陽曲線的交合是在陰態空間的曲線連接斷口處進行的,故女子能懷孕生子。其實這個斷口正是陰陽交合和轉換的中介和橋梁。
人體分左右,其血液循環系統,左邊為動脈血,右邊為靜脈血,這其實是陰陽空間的能量狀態不同,它必須不斷進行陰陽的轉換和能量的相反推動,才能保持人體的活力。動靜二脈必須通過心臟來實現陰陽的轉換,而這個轉換就在其中心曲線交合的開口處,男女的形體交合之地,只是這個開口的物質顯現而已。人體的內在有一個陰陽轉換的關口,它對應了心臟中心的開口處,而在其形體的外在卻有四個內外相通的關口或通道,這就是子午卯酉的縱橫相通。內在是五,外在是四,即四個地支三合點,五與四相通,便形成了人體上下的九個孔竅,這些孔竅構成了人體新陳代謝,或者陰陽轉換的關口。這就是一個封閉空間體系的完整構成。
人體的空間結構體系與宇宙的空間結構是完全一樣的,我們可以把人體的結構無限放大到一個天球的空間之中,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天地之道的運轉內容,它同樣具有著天地曲線的結構運轉形式,只不過在天地之道中運轉的是天上的天體和世間的萬物。
陽空間的物質形態,一定會與其陰空間的物質形態產生對應,因為任何一個物質點都是一個陰陽粒子的對稱運轉發展而來的。當一方從陽面轉到陰面,而另一方則必然從陰面轉到陽面,轉到陽面的東西,則看不到其陰面的內容,反之也一樣。陰陽是對稱的,它只能從天干五合的對稱通道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另一面在什么地方。比如,一方在甲空間,則另一方就在對面的己空間。甲為陽,己為陰,當甲轉到己,則己便轉到甲,這就是陰陽的轉換。
我們可以從《天地之道對稱耦合圖》中看到這個過程,陽空間在9·6空間,陰空間在1·4空間,它們是怎樣互通的呢?我們從其外在的陰陽周轉來看,它有四個方向,這就是巳亥和丑未,它們都處在太極大園的邊緣上,巳亥是天道與地道的相互連接,故其數與十相通,丑未是從辰戌點延伸出來的,故其數與五相連,五和十便構成了內在和外在的陰陽轉換的中介和橋梁,巳亥和丑未形成了天地陰陽運轉的四個起點和終點。
地道以亥為起點,亥直接與辰相通,從亥到辰則入天關與天道相見,亥與未在縱向是同處于一個空間圈層上的,亥從陰而入陽,通過卯進入辰,最后從未的方向離開中宮而入陰。天道以巳為起點,巳直接通戌,從巳到戌則入地戶與地道相見。巳與丑在縱向是同處于一個空間圈層上的,巳從陰而入陽,通過酉進入戌,最后從丑的方向離開中宮而入陰。亥卯未,巳酉丑為陰數,它是從陰到陽、又從陽入陰的轉換,故它直接代表的就是天地之道相互周轉的運動。
我們再從其內在的陰陽周轉來看,天地之道通過進入辰戌而產生陰陽相見和轉換,辰與申在橫向同處于一個空間圈層,戌與寅在橫向也同處于一個空間圈層。天地曲線相交于子,而入辰,最后從申的方向而去,故申子辰構成了事物的生成之道,它也叫做“人道”。天地曲線相交于午,而入戌,最后從寅的方向而去,故寅午戌構成了事物的運動之道,或者叫“事物之道”。申子辰和寅午戌代表了陽態空間的內容,它們是通過中宮與天地之道相連接,并形成了陰陽轉換。
上面所談到的是天地時空的陰陽周轉運動,它是在太極大園的中間進行的。然而,在太極大園上的時空分段,卻是均勻地按照十二地支的次序排列。時空的次序,與時空的曲線運動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陽態的依次進行,后者卻參雜著陰陽和正反的軌跡,這也叫天地運動的內在和外在,我們按照年月日時一天天過去,但卻不知道在天地的運動中還有著如此復雜的過程。十二地支與十天干的相合,構成了時空運動的完整連接,然而在這個連接中卻有著極其豐富的內容。
天干是什么?它就是十個空間圈層的代碼。陰陽空間是十個空間圈層的相合體,故各有五個陰陽天干,天干的運轉曲線并不是在9·6空間中的天地之道的運轉曲線,而是在0空間形成的電子對三聯體運轉曲線,它又叫河圖洛書曲線,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在《太極宇宙論》中已經作了非常詳細的探討。天干地支完全是兩套空間系統的相合體系,它們構成了意識與物質的完整結合。
正因為天干是從0空間而來,它所帶來的是物質形態的內在結構體系,及其意識形態的耦合體系,故干支的結合才被賦予了所有事物形態的時空運轉內容。天干有十個,它與十二地支相配,就出現了兩個沒有天干的地支。于是,由十個空間圈層所構成的時空連接,就出現了一個斷裂的缺口,這個缺口就叫做“空亡”,缺口中包含了一陰一陽,它正好形成了陰陽空間互通的時空隧道。那么這個隧道到底在哪里呢?
它就在中宮也。天干以戊己為中,其所對者即為空亡。天道的中心為北辰,又叫天中,故北辰所對者亦為空亡也。北辰又叫天關,它是天上所有天體往來和出沒的樞紐和關口,在北辰的另一端是我們所看不見的天區,它形成了地球視運動的陰陽分界,它是判別天體或者事物是向我而來,還是離我而去的標志。事物的運轉凡進入空亡者,則為去也,消失也,去則進入陰態空間我們看不見。凡從空亡中轉出,則為來也,出現也,事物就在現實中發生和產生相互作用。這個陰態與陽態的區分,也就是以北辰為界的地球視運動的可見與不可見的內容。
天干從甲開始,甲加在什么地支上,就代表了某一件事物的時空從什么地方開始。甲的出現可以是任意的和沒有規律的,因為它代表了人的思想意識運作內容。而十二地支的時空運轉卻是固定的和有規律的,當一個甲加在了某個地支上,這就把某件具體的事物固定在了一個時空體系之中,十二地支是圍繞著中宮而運轉的,于是出現了空亡的上下迭加,在空亡中便形成了變化多端的內容,其變化的發生時日,就在空亡中的地支所代表的年月之中,從空亡中轉出而成,這就叫“填空”。具體的內容,后面將大量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