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世界上有不少的學者預測,21世紀是中華文化的世紀。澳大利亞學者雷吉?利特爾和沃倫?里德在所著的《儒學的復興》中指出:“儒學正在復興。儒學的復興已經明確地指出,它將在世界文明中的核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將帶領世界進入21世紀,即將成為21世紀的管理主流。”以儒學為代表的東方管理越來越受世界管理學界的重視,中國作為儒學的發源地,我們這些中華民族的子孫,更應該重視這個問題。
為要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必須要建設社會主義的民族文化。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企業文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按照毛澤東的教導,去研究事物的特點,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即不但要研究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特點,還要研究事物發展中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的特點。這就是說,要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企業文化,決不能忽視我國的民族文化傳統和國情,必須要研究我國的歷史文化和現實的若干特點,不能照搬美國的,也不能照般日本的,要把民族文化中的精華與現代的企業管理理論、企業文化理論結合起來,創造性地建設中國化的企業管理理論和企業文化。
長期以來,確實存在有一個世界范圍內的易學熱,西方不少的人把易學的理論和方法用于企業管理或科學技術的發明上;在我們中國不少人卻熱衷于周易的算卦,甚至有人把《周易》僅僅當作只是算命之書,這是一種極為錯誤的傾向。按傳統的說法,《周易》是由伏羲氏畫卦,文王作卦爻辭,孔子作十翼而成的。從伏羲氏畫卦到現在有5000多年的歷史,它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總匯和瑰寶,它分為《經》和《傳》兩大部份,《經》部份由六十四卦的卦畫和三百八十四爻爻畫以及卦辭和爻辭組成;《傳》由彖辭上下、象辭上下、系辭上下、文言、序卦、說卦、雜卦十大部份組成,又稱為《十翼》或《易大傳》。《周易》最顯著的特點是義理和象數的統一,按《周易》自身的說法是“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即辭、變、象、占是《周易》的四大內容。《周易》這本書與其他的書的一個顯著的不同,就是它除了文字表達思想之外,還有象數。文字所表達的義理與象數是不能分割的。義理寓于象數之中。當然還有卜筮的內容,這是古代的預測方法。《周易》這本書從總體上說,我以為它是一部關于普遍變易的哲學之書,其中充滿著辯證法的方法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