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一、兌二、…坤八
生卦之序以數積〔累〕,在一處積即不在它處積。陰者為無。
此即易逆數之由。數之小者方能在下層為陽,越小者下層之陽越豐,而卦序為大。
以數之積觀,陰即無。以物之有無觀,奇為陽,偶為陰。
易者依于全息,將物之奇偶核于各個層次,夫一層之有即為它層之有,此易之精神也:
①全息。
②奇者為陽,偶者為陰。
奇者,獨在而求;偶者,相偶而足,故若無。
③淺者偶小,深者偶大。
兩物之偶不及四物之偶,四物之偶不及八物之偶。
8為乾坤,8、9為坤乾,物極必反。
震為陽中之至陰,巽為陰中之至陽。
無物不陰陽,數亦有陰陽,故乾一、兌二、…坤八、乾九、……
由純陰而至陽中之至陰,陽長矣。
有純陽而至陰中之至陽,陰長矣。
八卦是八分法,六十四卦是六十四分法。
乾1、夬2、大有3、大壯4、……
上卦是小八分法,下掛是大八分法。一共有四個八分法,由小到大,都有陰陽,并且相符合。這也源于逆數之理。所謂逆數之理,源于奇者為陽,偶者為陰,此為卦象之根本。故而互卦亦物之真實象數。例兌之第二陽爻,為1~8這個周期中的四分法屬陽;離之第一陽爻為1~8周期二分法屬陽。如乾變姤,數由1變33。 先天八卦與二進制〔先天之數〕
卦象尤“空穴”,八者滿,故〔坤〕,七者缺一,故〔艮〕,六者缺二,故〔坎〕,…,一者缺七,故〔乾〕。此八卦之象,倍數亦然。而零者,無也,非卦象所能。
由上往下,“〔艮〕”,“〔坎〕”,“〔震〕”表空穴之數一、二、四,此完備之函數組。自然就是一個二進制計數器。講天、地、人,大可不必。
易逆數:
五+六=十一一+一+一=三
巽+坎=離乾+乾+乾=離
如果順數就不可能如此。
易學可以建立公理系統。
先天八卦是無五行之別的,八卦就是八卦。
易逆數是關鍵的一點,只有逆過來才能封閉,才有極限,在這個極限中才有生克制化。物以類聚,方以群分。這是在深層的聯系,非意識所能及。
經典力學和量子力學都基于任意的初始條件和決定論法則。當考慮不可逆性時,情形便不再如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初始條件是從以前的演變中生成的,并通過以后的演變被變成同一類別的狀態。
對于易學來講,我們看到的是同樣的情形,決定論的因素是數學原理,但是要遵循易逆數的道理。
存在和演化之間的關系。
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易學絕不僅是一個二進制的奧秘,可以說根本就不是一個二進制的問題,雖然兩個卦的合成服從二進制的運算規律,但這是易學本身的規律性問題,是由其自身的邏輯機制決定的。乾一、兌二、……,上小下大,在二進制就不好解釋,八卦廣象于二進制數學更無關系。二進制數學本身不可能有什么奧秘,其數學形式是確定的。
乾一、兌二、……,并不是數字一就是乾,數字二就是兌,而是這些數字所代表的事物。數字是具體事物的數量,深入講是空間和時間上的特征。
所以講易學是時空的科學,這正印證了這一點:按照唯物論和廣義相對論的觀點,一切相象都是物質現象,而物質是通過空間和時間來表現的,空間和時間不能離開物質而存在。
一分為二,爻數越多,從事物中提取的信息越多,越細。上面的爻是主要的。
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
從這個意義上講,爻之多寡,本無限定,爻愈多則愈細愈繁。
一卦之中,上與下的重要性是辯證的。這種辯證性甚至不可用語言表達。如果要減少爻數,那么卦中上面的幾爻代表這個事物。上面的是表面的、主要的,下面的是本質的,是細節,卦象把事物的主次進行了概括,主要的東西信息少,次要的東西信息量大。看一個事物就要看其大小、主次之間的關系。
主要的當中又有細節,細節當中又有主要的,但是從信息量來講,卻是相反的。在兩經卦組成的別卦中,上卦的下面幾爻是重要的。要注意經卦和別卦的區別。先天八卦與二進制〔先天之數〕
訟,乾為首,坎為下巴〔首之下〕。如果要縮略,應該省坎留乾,保留大的方面,省去小的、細節的方面,故稱乾卦的事,上乾下坎。
公理:任何相鄰的幾爻或一爻都能作為該事物的組成部分。越往下層次越深、越本質。
數字再大亦只取八卦,取其零。萬物的特征總是取其零,如說奇數,不管這個數有多大,只要最末一位是單數就是奇數,所以只能說一個零點。又如說方桌,桌子內部復雜得很,獨取外形一個方字來概括,所以八卦也是如此,取的是事物的一個特征。
有者為動,為陽;無者為靜,為陰。
由冬至于夏,陽〔數〕長也。以陽為基,為陽氣之運。由夏至于冬,陽〔數〕消也,而復其無物之位。以陰為基,為陰氣之運。夫皆陽者,天地之運以陽為用也。故無者為陰,偶者亦為陰,偶若無也。先天八卦與二進制〔先天之數〕